抑郁症患者出现割手或其他自残行为,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现象。这绝不是为了“博取关注”或“软弱”,而是个体在经历难以承受的巨大心理痛苦时,一种扭曲的、绝望的应对方式。
以下是导致这种行为发生的几个关键原因:
试图调节或释放无法承受的强烈情绪:情绪的“泄洪闸”: 抑郁症患者常常被淹没在极度强烈的负面情绪中,如深切的悲伤、绝望、空虚、愤怒、焦虑、内疚或麻木。这些情绪可能感觉无法言喻、无法控制、无法摆脱。生理转移: 自残造成的身体疼痛,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,将焦点从剧烈但抽象的心理痛苦,转移到具体、可感知的身体疼痛上。这种身体上的痛感有时会触发内啡肽(身体天然的止痛剂)的释放,带来短暂的麻木感、平静感或“活着”的感觉。打断解离状态: 抑郁症患者有时会陷入“解离”状态,感觉与现实脱节、麻木、像行尸走肉或被困在玻璃罩里。自残带来的强烈痛觉刺激,有时可以让他们“感觉”到点什么,打破这种麻木,确认自己还“存在”。表达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内在痛苦:沟通的绝望: 当内心的痛苦巨大到无法用语言表达,或者觉得没有人能理解、愿意倾听时,身体上的伤口可能成为这种内在痛苦的一种可见的、具体的表达方式。是一种无声的呐喊:“看,这就是我内心的感受有多糟。”将抽象痛苦具象化: 无形的心理痛苦通过有形的伤口被“看见”和“证实”。自我惩罚与缓解内疚感:严厉的自我批评: 抑郁症常伴随着强烈的自责、自罪感和极低的自我价值感。患者可能觉得自己是负担、是失败者、不配得到爱或快乐。用身体痛苦抵消心理痛苦: 自残行为可能成为一种惩罚自己的方式,试图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“抵消”或“赎罪”那些强烈的负面自我认知和内疚感,暂时缓解心理上的痛苦。试图重新获得控制感:在失控中寻找控制: 抑郁症会让人感觉生活完全失控,情绪、思想、未来都一片灰暗。自残行为(如决定何时、何地、如何伤害自己)可能是患者在这种失控感中,唯一能感受到自己还能“控制”某件事的方式。掌控身体: 当无法控制内心的风暴时,控制身体(即使是伤害它)可能带来一种扭曲的掌控感。应对解离或麻木感:为了“感觉”到存在: 如前所述,当深陷于情感麻木或解离状态时,强烈的身体疼痛可能是让自己重新“感觉到”自己还活着、还存在的一种方式。流血或伤口成为“我还活着”的证明。试图阻止自杀冲动:一种矛盾的自救: 对某些人来说,自残(特别是非致命部位如割手)实际上是一种防止自己采取更极端自杀行为的手段。通过制造可控的身体痛苦来暂时缓解或转移那压倒性的、可能导致自杀的绝望感和心理痛苦。这被看作是一种“活下去”的极端方式。重要区分:自残 ≠ 自杀企图
自残(非自杀性自伤)的主要目的通常是应对痛苦、试图感觉更好或表达痛苦,而不是结束生命。然而,自残行为本身是极其危险的,可能因意外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。长期自残会增加未来自杀的风险,因为它可能使个体对疼痛和死亡的恐惧降低,或者当自残不再能有效缓解痛苦时,绝望感会更深。需要理解的关键点:
这不是“作秀”或“软弱”: 这是个体在极端痛苦下的一种绝望应对机制,反映了其内心巨大的煎熬。这是一种求救信号: 无论患者是否意识到,这都是一种强烈的求救信号,表明他们承受的痛苦已经超出了自身能处理的范围。需要专业帮助: 自残行为是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志,表明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障碍(如边缘型人格障碍、创伤后应激障碍、焦虑症等)已经非常严重,急需专业的心理治疗和/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。
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有自残行为:
寻求专业帮助: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 联系心理咨询师、精神科医生、可信赖的医生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02081199120。专业治疗(如认知行为疗法、辩证行为疗法、药物治疗等)对于解决根本原因和找到健康的应对机制至关重要。提供支持而非评判: 表达关心、倾听(不带批判)、提供陪伴,让他们知道他们不孤单,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的(即使行为不被认同),他们值得被帮助。移除危险物品: 考虑安全地移除容易导致自残的工具。学习替代的应对策略: 在专业人士帮助下,学习替代自残的健康应对技巧,如:情绪日记、运动、深呼吸/放松训练、握冰或用红笔在皮肤上画线、寻求人际支持、感官刺激(如闻强烈气味、听大声音乐)等。紧急情况立即求助: 如果自伤严重或伴随强烈的自杀念头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室。理解自残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,对于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至关重要。它源于巨大的痛苦,也指向了迫切需要的理解、关怀和专业的心理干预。当内心的风暴难以言喻,自残成了唯一的出口,那无声的伤口是灵魂在求救。请相信,痛苦不必独自承受,寻求帮助不是软弱,而是找回自己的第一步。 你值得被理解和支持,也值得拥有更健康的应对方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